端午佳节 话儋粽
发布时间:2014-03-22 新闻来源:海口晚报 浏览次数:

端午佳节来临,椰城沉浸在一片浓郁的粽香和以端阳为特色的美食文化之中。6月8日,定安县在海口市中山路设置的粽子一条街开市,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粽子使有几百年历史的骑楼老街更显传统文化的灿烂。此前,儋州粽子美食文化推广周在海口会展中心举办,让其粽子品牌借助海口的会展业名扬岛外。细细品味从古至今一路走来的儋州粽,竟然能品味出一些历史文化名人与粽子的传说与典故。

  ■ 本报记者 彭桐 文/图

  苏东坡亲授儋州粽子作料

  濒临北部湾的儋州自古为文化名城。被宋室流放至此的大文豪苏东坡当年为了开阔当地居民的视野,他在积极传播中原文化的同时,还致力于中原文化与琼州文化的融合。《万历儋州志》载,苏东坡在儋州期间,留下了表、歌、赋、记、序、诗、传、铭等各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的“粽子馅料”便是生动的一例。

  相传苏东坡喜食粽子,留有“时于粽里得杨梅”、“水团冰浸砂糖裹”等有关粽子的诗句。而儋州粽子源远流长,古《儋州志》载:“儋州五月端午节,饷角黍,诸粽相馈,饮昌蒲酒,柳艾悬门”,这与苏东坡的喜好相得益彰。

  苏东坡不但喜欢吃粽子,对粽子的配料、制作也颇有研究。他教儋州人用淹制100日的鸭蛋黄加以农家猪肉入粽,也教他们用琼州的特产鱿鱼和虾米加以豆类入粽,儋州人效之,经煨煮后果然味道特别,成为闻名四方的儋州美食。至今人们在儋州“东坡书院”瞻仰东坡居士的雕像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苏东坡与端午节和儋州粽子的渊源关系,或许还会咏上一首在儋州流传甚广的“我爱儋州粽,香嫩叶味浓;东坡传作料,四海夺峥嵘。”的诗句(明代州守的《爱儋粽》诗)。

  古代名人与儋州粽子

  除了苏东坡与儋州粽子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之外,历代的许多名人的名字也与海南粽子连在一起。据考,西汉伏波将军马援平定琼州后,在儋州白马井遗下一个“马井涌泉”古迹,而“马井涌泉”就是至今仍流传在白马井地区的“伏波虾米粽”的煮粽用水。此外,相传道教南宗白衣公(白玉蟾)到琼州松林岭炼丹时,按道教习俗,包清粽蘸蜂蜜糖而食之,自此得到流传;明代儋州洛基地区出了两名将军,平时喜欢吃粽子,家人研制的“洛基粽”便因此出了名,并留下“长坡米烂洛基粽”的品牌。

  历史上儋州的名粽很多。2011年6月,儋州举行美食文化展示品尝会,展出高达1.15米、重达680斤的海南第一“粽王”,众多艺人争相品尝并赋诗作对,留下了许多书法墨宝,通过粽子这一传统的特色美食,有效地使儋州的城市文化品位得到了提升。

  粽子入歌传天下

  每当中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来临,人们都情不自禁怀古。不仅在儋州、在与白马井一水之隔的洋浦,在整个琼北地区,稍一屏息,就能闻到儋州粽子发出的淡淡糯香。儋州商务局负责人称,儋州粽几年前就已远销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内地大城市。儋州粽子不仅品种繁多,更重要的是,一直注重发掘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各种捆绑式现代行销法也香飘万里。

  节前走进儋州市,看大小店铺的招牌,就恍如走进一个粽子世界。客家洛基粽子、那大绿色粽子、儋州名粽、一家人粽子、长年经营粽子……眼光从招牌上移到案铺,会看到豆粽、肉粽、鱼粽、蛋黄粽、海鲜粽……你想知道的粽子是应有尽有。除了免费品尝、散装、真空包装、礼盒包装,还有送货上门。只要在稍大一点的店铺伫足,就有“儋州粽子手艺传承人”跟你说,儋州粽子的传统工艺、配料如何讲究,儋州粽与内地粽有何不同,它是方锥形、精细纯正白米、馅料多,是如何软绵、浓香、味透,食而不腻、回味无穷。听者未品,已处在美食文化大餐的愉悦之中。

  跳入眼帘久挥不去的还是儋耳粽,这并不是因为它标榜海南传统美食、正宗传统海南粽之类,也不是其以五花肉、猪脚、瘦肉加蛋黄等作主材料有多特别,而是这种名称的粽子与一首歌有关:“长坡米烂儋耳粽,王五狗肉香透胸。马井红鱼香破釜,排浦薯香吃肚膨。”这首流传久远的儋州山歌里,就传唱儋耳粽的美名,人们说它是和曾作为海南最早建郡的儋州(古称儋耳郡)永远在一起的,老人孩子吃不吃粽,都会哼唱。